工程變更怎麼算?從契約類型看懂背後邏輯 【楊忠憲律師】民事律師|台北民事律師推薦
常見的工程契約類型
-
總價承攬契約(Lump-Sum Contracts)
簽約時就談妥整體工程的總金額,無論未來實際支出多少,都以這個總價為準。優點是預算可控,但若中途設計變更,爭議風險就高。 -
單價承攬契約(Unit-Price Contracts)
工程分項列出單價,依實際完成數量計價,適合施工內容變動大的工程。 -
數量計算式總價契約(Measure and Value Contracts)
以實際數量與事先約定單價結算,介於總價與單價之間的彈性方式。 -
成本報酬契約 / 附加費契約(Cost-Plus-Fee Contracts)
承包商依實際支出報帳,再加上約定的報酬率,適用於難以事先預測成本的工程。
工程變更的處理方式
總價契約遇上變更,怎麼辦?
總價契約下,如果工程變更的內容並不屬於原始設計,承包商通常無義務免費配合,必須依照實際增加的項目或工時來協商追加費用。
法院實務中也支持這個看法,認為「總價契約」並不代表業主可以隨意增加工作內容而不給額外報酬,否則會損害承包商權益。
漏項與追加工程
如果業主主張某些工作是「漏項」(圖說中沒列但應做),承包商是否要負責,就要看雙方原契約有無明確列入,否則仍須依照契約原則辦理。
舉例來說,如果承包商依照設計圖施工,卻被要求增加一段新的管線,但設計圖與清單皆未列,則承包商可主張這是「新增項目」,可請求變更費用。
誰有權利要求變更?
一般契約中,通常賦予業主「工程變更指示權」,也就是可以根據實際需要,指示承包商增加、修改或刪減工程內容。這種變更必須發出「變更命令」(Change Order),才能具備契約效力。
承包商在收到變更命令後,原則上應予以配合。但若指示內容超出契約範圍,或涉及重大成本變動,承包商仍可依法主張協議報價或拒絕施工。
工程變更的爭議避免建議
- 契約寫清楚:設計圖、材料、施工內容要明確列示,必要時附上變更處理機制與單價表。
- 記錄過程:所有變更都應有書面記錄,包括業主指示、承包商回覆、變更命令。
- 按程序執行:變更須經雙方同意或依契約規定辦理,避免事後舉證困難。